想去美国留学,除了成绩等硬指标,在软实力中,推荐信同样占有一定的决定性因素。同学们在写推荐信的时候,常会不经意间犯一些“错误”,导致自己的推荐信含金量不高。
1、 推荐人自身高度很关键
同学们的推荐信尽量要让推荐人站在一定的高度以他的视觉身份来推荐你,这样会取得双赢的效果。任课老师也好,系主任或者辅导员也好,最好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成就和威望的教授,可以提升推荐信的价值和说服力。这也得为什么建议同学们找有一定高度、社会地位或者学术成果的推荐人为自己写推荐信的优势。
推荐人开篇的自我介绍,“明人效应”会为你的推荐信加分。在专业领域内被人熟知称赞的职位或者经历,自然会无形中提高推荐信的分量。在推荐信中最被评审官认可的是:推荐人将自己的理念与申请人的学习表现挂钩,即阐明推荐人在学术上的理念,也让推荐信的内容更为真实。通过对事实的陈述,表达出该同学的优势。而不是单纯的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给与肯定和夸奖。
2、内容浮夸
推荐信中对申请者表示肯定、夸奖,通过推荐信中的好评为自己获得评审官的肯定,这无可厚非,似乎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但是这里同学们一贯会用“中国式思维”,到了美国评审官的眼中,却是申请人严重的失误。
“该同学上课认真用心听课,学习考试成绩优异,数理化等方面均衡发展。考试排名在年纪前10%以内,曾在某某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多次获得各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该生多才多艺,在音乐、美术上都有一定成绩,她多次参加校园文艺演出,美术作品获得某些奖项或展出。该生对学校的事情非常关心和热情,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干部职务,有一定组织能力,性格开朗,对人热情,乐于助人,深受同学老师好评。”
这是多数的中国推荐人给申请者做推荐时写的内容。在推荐信中,她没有任何缺点,全面发展,成绩优异,这都没有问题。可是这么短的内容中堆砌的全部是论点,全部是结果,全部是“形容词”,可是没有给出任何的事件来作为支撑,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这样的表现,基本可以完全照搬运用的套路模式。这就是看起来让人感觉好得离谱的推荐信,过于浮夸,没有实质内容。因为推荐信中只说了这个同学的好,却没有说为什么好。试想如果你把自己的某个特长过程写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仅把一件事情论证完,对于一个一天要看几千份推荐信的招生官来说,效果哪个好呢?
3、推荐人什么都知道
这也是同学们经常忽视的一个“错误”。试问无论推荐人与你的关系怎么密切,他都不能什么都知道,他不是你,他不可能对你了如指掌。所以在写推荐的时候,有些东西要适可而止,保持公正客观的原则,有些你自己认为他不可能知道的信息,就放弃。
美国留学推荐的书写,最简单的原则就是,只要描写申请者优秀的形容词出现,就要找到论据支撑,这样就可以摆脱被推荐人什么都好却让人觉得推荐信千篇一律、不真实的尴尬。